首页 常识

却之不恭的意思(一天一成语:却之不恭)

时间:2024-08-10 12:15:11



【成语名字】:却之不恭

【成语拼音】:què zhī bù gōng

【成语注音】:ㄑㄩㄝˋ ㄓ ㄅㄨˋ ㄍㄨㄥ


【成语释义】:却:推却;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00:00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解释: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近义词】:盛情难却、受之有愧

【反义词】:置之不理


【成语造句】:既然大家都这么看得起我,推举我出来带领大家,我只好却之不恭了,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带领大家一起富裕起来。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孟子,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有一个学生叫万章。万章是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在《孟子》里《万章》篇中,记录了孟子与人谈论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意思是说: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于是有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却之不恭“,用来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成语接龙】: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 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 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