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
很多APP上线了“青少年模式”
既是广大家长所望
也是法治“刚需”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
绕开“青少年模式”
案件简介
原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共同运营的“腾讯视频”及“腾讯NOW直播”,APP内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打开首页即会有弹窗提示。
根据APP的服务协议约定,用户不得干涉、破坏涉案软件的正常运行,不得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不得实施任何危害未成年人的行为。
被告北京某公司运营的APP以“广告拦截自动跳过启动页广告”为卖点吸引用户安装,随后要求用户对其软件开启“无障碍权限”,得以直接读取用户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和控制屏幕,获悉用户的操作行为,并自动执行操作。
该APP将“青少年模式弹框自动关闭”功能作为“会员尊享特权”之一,并以“限时免费”为噱头引导用户选择开启该功能,最终代替用户在多款网络音视频平台跳过或屏蔽“青少年模式”的入口弹窗。
法院审理
滨海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诉行为既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又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跳过、屏蔽“青少年模式”入口弹窗功能也覆盖了网络音视频领域多款第三方应用软件,导致保护未成年人的功能设计落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判决
滨海新区法院依法审结该起涉“青少年模式”不正当竞争案,认定被告北京某公司运营的该款软件引导用户屏蔽音视频和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300万元的经济损失。该案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达成执行前和解,现已履行。
➤ 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防护与鉴别能力,他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网络诱惑与风险。
“青少年模式”
是未成年人屏蔽不良网络环境的
最后一道“防火墙”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
跟随津小法看看下面3个案例
2022年5月,广东省谭某某(15岁)在玩手机游戏时,有人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并宣称可以帮其解除未成年人手机游戏的时间限制。谭某某信以为真,并依照对方的视频指导,偷偷使用家长手机先后3次扫码支付,合计被骗3800元。
津小法提醒:法律规定各网络平台开发青少年模式,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认证,在时限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和内容提供上区别于一般模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做出与其行为能力不相当的行为。
2022年6月,河南省王某(11岁)在某粉丝QQ群看到推送信息称,进入某QQ群可以免费抽奖和领红包,王某便申请加入了该QQ群。不久群里的“工作人员”告诉王某,其被公司抽中一等奖,奖金6000元,并获得某明星签名。根据“工作人员”指示,王某在该QQ群里先后发红包8次,合计被骗5000余元。
津小法提醒:转账之前请三思,凡指引你进行资金操作的多为诈骗,遇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求助。
13岁的小朵在某社交平台认识了一位名为“阳光少年”的网友。他们喜欢玩一样的游戏、看一样的漫画,小朵觉得他比爸妈更关心、更懂自己。渐渐地,小朵陷入自以为是的“网恋”陷阱,无时无刻期待着、等待着“阳光少年”和她聊天,听她倾诉,给她买漫画书。进而“阳光少年”开始一次次以“爱”之名 ,要求小朵发送裸照。两周后,“阳光少年”变本加厉,开始诱骗小朵裸聊,甚至以在网上散布小朵的裸照和视频为威胁,要求小朵与其发生性关系。小朵求助父母并在父母陪同下到派出所报警,这位“阳光少年”才露出本来面目——竟是36岁的猥琐大叔,也终因猥亵儿童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津小法提醒:网友切莫随意信,隔空猥亵冠“爱”名,拒发裸照拒裸聊,安全上网护自己。
收下津小法为大家准备的
这份青少年网络安全小知识
一起健康“网上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