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门市场是韩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商业街,如果没来过,你就不算到过韩国。”
我去过很多高档街区,有遍布奢侈品牌的的纽约第五大道,也去过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以及东京的银座、米兰的蒙特拿破仑和伦敦牛津街等等,却是第一次从韩国朋友口中得知首尔的南大门市场,居然有这么重要的代表性。
南大门市场已有600多年历史,这点毋庸置疑,因为不光朝鲜王朝时代的古籍有记载,明清两代也有不少史官标注过这里,也就是古代汉城的崇礼门。
1394年李成桂在半岛称王,获明太祖赐封国号“朝鲜”,为表敬意,李成桂经明太祖准许以《周礼》为蓝本,效仿应天府(明初都城在南京)分别设“兴仁(东)、崇礼(南)、敦义(西)和肃靖(北)”四座城门,因崇礼门地势平坦、商道四通,李成桂便修商铺百间租于商贾,至此成为朝鲜王朝最大的市场。
然而,彼时的朝鲜半岛不仅物资匮乏,对外商贸也依托于宗主国明朝,蔬果肉类等商品还没运到就已腐烂变质,瓷器茶叶等高端商品又买不起,只能售卖本地低端品类,于是便出现了专门针对朝鲜中上阶层的特色:大量仿制明朝的假货,当地人称为“明品”。
《朝鲜王朝》一书有载:1412-1414年间,朝鲜太宗李芳远曾四次扩建南大门市场,设立王室特许只卖明朝进口丝绸的“明丝铺”,这是南大门市场的第一家正品店,但依然掺杂着大量仿制中国丝绸的假货。
随着朝鲜半岛与中国的贸易日益频繁,朝鲜人也学会了分辨丝绸真假,眼看王室带头“卖假货”,民间自然也习得“真传”大量制售假货,这条街从此以“仿品”著称,巅峰期不仅仿制中国皇室御用的官窑和湖丝,就连酒都敢宣称是明朝皇帝最喜欢的“秋露白”。
韩国不少野史提到这条街,其中流传度最广的是“大明援朝抗倭”时的吴惟忠(戚继光旧部名将),120门重炮打得倭寇丢盔弃甲,朝鲜王室听闻明军一日毙敌万余,特命人从南大门市场买了很多“秋露白”送去平壤慰问明军,结果吴惟忠闻了闻就破口大骂:这哪里是秋露白(御用秋露白是黄酒),明明是烧酒。
从此之后,朝鲜历代王室再也不敢纵容民间妄自标榜“皇室”等等字眼,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哪怕如今仿制天下名品也不敢妄称。
南大门市场从建成至今,规模已从初建时的百家商铺扩大到2023年的13800多家(不计流动摊贩),分服装、配饰、鞋包、文具、床品、玩具、百货、音像等品类和美食街、海鲜街等等,总从业人员超过10万,据说总商品种类超过百万,是韩国规模最大、品类全齐,也是假货最多的商业街区。
这里的假货多到什么程度?用向导的话说:但凡有仿制价值的商品,这里都有,如果你愿意等,就算南大门没有,也会去中国订制再发到韩国卖给你。
随机在市场里转了一圈,不仅有各个奢侈品牌的高端墨镜、动辄上千的某奢侈水晶饰品(还都是最新款的),还有绝版几十年、全球都找不到几张的黑胶唱片,而且价格只比正品便宜一点点,当真是叹为观止。
一个店主明知我是中国人,她还敢自称店里卖的都是来自苏州和苏绣工艺的“方巾”,当我说出“这方巾在中国卖2000韩元(10元人民币)都没人要”时,店主讪讪的说:你要的话,2000韩元也可以卖给你。
我回头问韩国朋友:“不是说韩国没有假货吗,为什么这里的韩国人这么理直气壮地卖假货?”
韩国朋友也不急眼,乐呵呵回应:“韩国也有很多穷人好吧,他们买不起正品,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买不起,只能买这些仿品”,话没说完,旁边传来一群日语喧闹声,朋友指着对面打折特价的商铺说:“很多日本人也会来这里买假货,而且是只买假货。”
从20世纪末开始,多年标榜“无假货”的韩国政府几次准备拆除南大门市场,结果每次都引起大规模抗议,退而求其次想治理日益喧嚣的假货,也被当地人拒绝,其中最可笑的一条理由是:南大门卖假货已经传承了600多年,我们不以为耻,反而应该保护这样的光荣传统。
最后,韩国政府也默认了南大门“仿品街”的存在,不再制止,反倒设立游客接待中心,引导更多游客来南大门市场买假货。
南大门美食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然,这里所谓的美食也几乎都是模仿中国的小吃,也难怪这里没有几个中国人,反倒是本地人更多,也有一些外国游客把中国小吃当成韩国特色美食,时不时的就发出几声赞美。
最后我想问一句:是谁说的“韩国无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