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一个旅有多少人和几个团(盘点八路军、新四军各旅有多少人?)

时间:2024-09-16 09:30:14


85年前,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军,奔赴抗日第一线。战争。为纪念八路军、新四军成立85周年,中国军网微信将发布系列文章,帮助您了解八路军、新四军鲜为人知的细节。

旅是军队的一级编制,由若干个团或营组成。它通常与师或军(陆军单位)和战术军相关。它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作战保障服务单位。通常,战斗任务是在更高的组织内执行的,但他们也可以独立行动。

中国现代旅起源于清末新军。清朝新设立的军事单位分为军、城、机构、标、营、队、排、房八个级别。每个城市下辖两支步兵部队。编制层次类似于现代陆军旅,以组织指挥员为长官。组织辖2个标段,与团相同。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统一军事编制名称时,编制称为旅,编为师,下辖两个团。往往有数千人。旅长的军衔通常是少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军、新四军都有旅生产设施。一般有2-3个团,人数不等,少则二三千,多则五六千。

八线军刚组建时,下辖3个师,每个师2个旅,共6个旅,分别是:第115师、第343旅、第344旅、第1师120、第358旅、第359旅。第129师旅、第385旅、第386旅。每个旅由2个团组成,每团5000人或6000人,其中:343旅6500余人,344旅5000余人,358旅5000余人,5059旅5000余人。第385旅有5000多人,第38旅有5000多人。第六旅有5700人。

1937年11月,广阳战役期间,第八军第115师接替阵地。拿着望远镜的人是第343旅旅长陈光。

不久,八线军旅增设1个团,改编为3个旅。 1937年11月4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提出:“拟将每个旅改编为三个团,更适合我军在内战中的任务,带到山上。”三个团的旅制扩大,兵力接近万人。据王震1938年1月20日报道:“三个团已准备就绪,第717团3200人,平山团2580人,郭贤团2000人。大队20人、600人、1100人。 ,总共9,400人。”

徐海东、陈赓、张宗勋、王鸿坤、李天佑、杨得志、王震、陈锡联等将领,都是抗日初期八线军的旅长。

徐海东,第115师第344旅旅长

陈赓,第129师第386旅旅长

1940年以后,第八集团军各师、军区增设了数个独立旅、新建旅、警卫旅、训练旅和骑兵旅。当时每个旅的人数不一,少则两千,多则六七千。据朱锐、李渔《关于山东纵队编旅致彭德怀等并报毛泽东等电》1940年8月24日所说:“上述第一、第三、第五旅,到今年年底应扩大到7000人以上。今年年底达到7000人。 “五个大队目前有2.8万人,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增加到4万多人”。相应地,现在每个大队的人数将达到5600人,到年底将达到8000人左右。旅必须以正规军的编制为基础,每个旅下辖三个团,每个团2500人。”可见,当时主力的一个旅(三个团一个旅)可以达到8000人左右。但这就是组建所需要的全部,事实上,这一时期的旅数量几乎没有达到8000人。据1941年11月17日统计,第129师该旅人员如下:纽约5287人。第1旅5628人,新4旅6865人,第385旅6865人,第386旅6023人。第七旅4942人,第八旅3474人,第九旅5人,第十旅3858人,第十一旅2674人。主力旅有六千多人,其他旅都达不到这个数字,三千到五千,最少的也有两千多人。据王新廷将军回忆:1939年10月,“第386旅下辖第772团、第16团、第17团、第18团”。组建四个团。

1941年以来,日军、伪军对我国北方敌后抗日营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造成极大的苦难。八线军各军种一方面积极开展“扫荡”斗争,另一方面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强军强军,强军壮大。他们的财产。管理。 12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1942年中心任务的指示》,阐释强军强政五个目标:巩固、高效、一体化、节约、反官僚,已知。 1942年确认和加强全党全军以行政为中心。 一. 1941年12月以来,军队的强兵工作和强政工作相继展开。

1941年12月,按照中共中央“强军简政”的指示精神,第120师和晋西北军区制定了强军强政方案,决定将该旅及其纵队整编为A、B两个阵地,其中包括第358旅、独立第1、第2旅以及奋战的第2纵队为A型编制;临时第1师、死战第4纵队和工卫旅属于B型编制。所谓A型编制,就是三团制; B 型组织是两个小组系统。可见,当时纵队、(新)师、旅是同等待遇的。

抗战末期,敌军组织了几个大旅。例如,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延安的防御力量,中央决定从冀鲁豫边区抽调三个大团,每个团2500人,共7500人。该旅由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率领返回延安。1944年1月,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拟将6个团编为一个旅。当时6个团的总人数为4234人。根据收到的信息,团数为1164个,缺口为2802个。计划有康复的患者和地区团队参加。 ,从大队做补充。这样一来,差不多七千人不算吕雉。

1944年11月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与王震司令员一起视察以第359旅为主的八路军南方支队。

整个抗战时期,八军共派出70多个旅。到抗战结束,八线军有近50个旅。

我们再看看新四军。

新四军整编之初,没有旅编制。部队受支队管辖,支队受团管辖。分遣队与旅类似。由于新四军刚组建时兵力不足,这四个支队各有两三千人,相当于回归时的八线军一个团。

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整编,原支队、纵队改编为7个师、21个旅。该旅通常下辖三个团,兵力约三四千人。例如,1941年8月,彭雪枫等人向中央军委报告新四军第四师的组建情况:第十旅约4000人;第11旅约有3000人;第十二旅约有4000人。

叶飞、王必成、陶勇、程军、谭西林、张爱萍、刘震、滕海清、梁兴初等将领,都是这一时期新四军的旅长。

参加平型关战役前,八线军第685团第三基地连长梁兴初肩上扛着38掩护,力量十足。

1942年1月,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强军、强化管理、落实主力军地位的指示,指挥部发布了组建新第四军的通令。重组军队。同年7月,中共中央局作出关于新四军组建的专门决定:9个团的师为甲型师,8个团的师为A型师。为B型师,无直属团的师为C型师; 3个团的师为C型师;一个旅为甲类旅,一个旅下辖两个团或小团为乙类旅……根据第四新军事中心下达的整编令,从1942年2月到1943年9月,彼此建制。新四军所属师进行了调整和加强。

新四军部署前,除第六师、第七师外,其余5个师均按三乘三制编制,即每个师下辖3个旅,每个旅下辖3个团,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每个营有3个连,每个连有3个排,从组织上看是一样的。事实上,有的团、营的士兵很少,有的连只有20、30名士兵。各部门按照“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战斗力”的原则,调整编组、整编退役、充实连队。整编后,三团旅大多减编为一个团,或改为地方部队,或充实为其他团。整编后,每个旅的人数将达到3000至5000人。据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钟其光1942年2月8日在中央局会议上介绍:全师人数,第一旅5500人,第二旅3700人。其中,三个旅3200人,司令部1300人,共计13700人。

旅指挥部一般设有特种侦察连、工兵连、联络连(骑兵队、骑兵团),有的直接将这些单位编为特种营。

还有一些有特殊设计的旅。比如第10旅(旅长刘震、政委金明)1942年实行主力驻地,编入地方军为4个支队,每个支队下辖3个小团,12个旅只有小队数百人,整个大队数千人。

1943年3月25日,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在“扫荡”战役中,在富宁展开陈集战役,全歼日军。照片显示士兵在缴获的物品前摆姿势

1945年8月,随着对日本侵略者战略进攻的到来,战争的性质不再是旧的游击战。作战级别可能包括团、旅和作战师,作战区域将延伸到根据地以外。范围,因此会大大增加移动和攻击的能力。 8月11日,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指出:“各地要迅速集中大部分兵力,退出游击州,编为团、旅、师。分成A、B、C三组,打造成超级本土正规军团。集中行动,确保我军战胜敌伪。” 1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新四军军部决定全部。主要师、旅不再是军区、军师,设立军区、军师。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新四军有6个主力师和浙东军、26个作战旅、2个地方旅,其中26个作战旅中,甲级旅11个,这是三个旅。

1945年4月4日,新四军第三师奉命组建独立旅。在苏北泗阳县里人集召开成立大会,誓要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