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鬼门关什么时候开(“七月初一,开地门”,农历“鬼月”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11-17 08:00:16

俗话说“七月初一,开地门”,你知道农历“鬼月”有哪些习俗?

“七月初一,开地门”、农历“鬼月”可不要夜行和晚归哟!


有一句俗话说:“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开天门;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三十,关地门”,就是说七月初一日打开鬼门,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节日,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对于这个说法,虽然我是半信半疑,但是七月半供祖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虽然说科学与神学离我们很远,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孝文化!的确,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孝文化是根主线!

一、开地门

按照民间的说法,到了七月,一年就过去了一半,是下半年的开始,一年最热的时候也已过了。七月初一是“开地门”的日子,此时“地门大开”,是阴气上升,阳气下降的时候。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以祭祖拜先人,开祈求平安。

还有一个传说,在七月初一凌晨零点,是“鬼门关”开启的时候,被关了一年的孤魂野鬼将会在这天被放出来,寻找食物、寻找钱财、寻找亲人、寻找心念之人等等,所以在这一个七月,大家要格外小心,要祭拜,表达心中的敬意。

大家对于孤魂野鬼是很陌生的,是畏大于敬,有强烈的压迫感!所以每年规定一个时候请它们吃饭,就如同是过年。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样的祭拜虽然念词为“飨食”,但言下之意是:吃了这些,就少来找我的麻烦吧。

二、开天门

七月初二日,是鬼月的第二天,也是先人们归家的日子,大多数先人是有家可归的,也有不少是无家可归的,因此天界派来的一众天官和星君,要拘拿从地门进入凡间调皮捣蛋,而无主地官和四方游魂,并以端正三界的秩序和风俗。

七月初二是“开天门”的日子,那么为什么是“开天门”呢?按照民间的传说,七月初二“开天门”,打开的却是天界通往凡间的“天门”,让天官和星君下界,以专门为人间百姓排忧解难的,而这一月也被老一辈人认为“祭祀月”。

不过,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开天门,以及七月三十关地门,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罢了。“开地门”或者“开天门”,并不是真正的祖先出来了,而是季节交替和天上的星宿的方位变化,所产生的力量让人不适应而已!

三、中元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呵!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也在告诉我们,家祭是与祖人联通之时。家祭就是中元节,可见中元节在宋朝以前就有了。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日,而民间从七月初七就开始过中元节了,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现在中元节供祖,是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在外经商打工的人,都会选择在自家的供祖日前回家,先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然后买来供品迎接祖人回家。

很多人说祭祖是另一种尽孝,因为有祖人恩德,就有我们好的生活。祭祀的步骤是:第一步上好茶酒,报自己的名字,报先人名字称谓,盛宴祭祀开始;第二步上好宴席,报告功绩,展望来岁愿景;第三步放好供物,烧纸钱,恭送。

四、普渡节

原始社会人们认为本族和外族成员非正常死亡者的亡魂会成为祟祸、危及人间,故崇拜鬼魂,从而设立普渡节祭敬亡魂。在《左传》、《国语》等古代文献中,记载有鬼魂感恩报答和怀怨复仇的故事,鬼魂崇拜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影响。

普渡是福建闽南沿海(包括金门)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揉合了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会。宋代泉州中元节举行斋醮活动时,把佛教“普渡”转化为地方民俗名词;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的《真西山文集》中,有称《普渡青词》的祝文。

道光年的《金门志》卷十五:“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的确,福建人对“普渡节”是很看重,这一日会请人吃宴席,谁家的客多,谁家的人缘就好!

五、小结一下

2023年,原以为疫情过后,经济会快速的发展,却不想歇业的歇业,关门的关门,实体店到了最艰难的一年,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有的转行到心中的暴利行业,比如开药店,却不想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一天的营业额都不够付房租!

有一个段子: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一起去爬山,当科学家还在半山腰奋力攀登时,哲学家已经气喘吁吁的爬到山顶,但他却惊讶的发现,神学家早已气定神闲的坐在那里了。难怪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先不论我们生存艰不艰难,也不论哲学和神学,现在“鬼月”来了,俗话说“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初二,开天门;七月十五,中元节;七月三十,关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