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国名将庞涓之死,有不同的说法。比较符合真实历史的庞涓兵败马陵道,面对险境,宁死不屈拔剑自刎,留下“遂叫竖子成名”。
很多说书人为黑庞涓,感觉庞涓之死太壮烈,达不到黑的目的,就让他应了誓言,在马陵道被万箭穿身而死。你说说这是多大仇多大的恨啊!
庞涓被万箭穿身还不够,在《前后七国志》中庞涓被七国分尸。
庞涓这一切遭遇都与孙膑有关,现在我们说说这段故事。
从真实历史来看,关于孙庞同师学艺都用不确切,据说相传的说法。
如果没有同门师兄弟的关系,魏国大将军庞涓发现孙膑是齐国的奸细,他为维护魏国利益和自身职责,砍断孙膑的双足并囚禁起来,也说得过去。
赵国攻打魏国的盟友卫国,魏王派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军救援赵国,攻打魏国府城大梁。魏将庞涓回军救援大梁,被田忌和孙膑擒获,不久庞涓被释放回魏。
魏国与韩国交战,韩国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同样的招数,围魏救韩让庞涓回援。孙膑用减灶之计,把庞涓引诱马陵道围歼。
在正史上,孙膑和庞涓私人关系,至今没有确切的标准答案。他们只是战场的对手,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
在《前七国志》,神话玄幻故事让人感到个人利益超越国家利益,拿国运争个人得失,拿个人品行衡量乱世之争的可笑行为。
在《前七国志》中,庞涓是染布坊老板的儿子,因为染布坊得罪魏国丞相郑安平,庞涓不堪父亲受辱便打破自己染缸,离家赴云雾山水帘洞找鬼谷子学艺。
庞涓在路上遇到燕国的御外甥孙膑,他们结拜为兄弟,发誓有书同读,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出身决定命运,背景决定格局。庞涓一个小商人之子,岂能与燕国皇亲国戚贵族子弟比,显得小鼻子小眼睛非常小气。
庞涓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一心要占孙膑的便宜。老师鬼谷子什么都看得透,他就是不说。
齐王要魏王的避尘珠,魏王吓得连夜逃出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起兵问罪魏王,魏国无人可抵御齐军,把庞涓派出作战。
庞涓打退齐军,做了魏国驸马大元帅,因为在燕齐受辱,立下大言碑,挑战各诸侯国。
鬼谷子的徒孙王敖开始挑事,他到大梁打破庞涓的大言碑,说你庞涓不要太嚣张,你师兄孙膑学了三卷天书比你厉害多了。
庞涓把孙膑请下山,发现孙膑比自己厉害,就陷害孙膑让他遭受刖刑。孙膑在魏国受千日非人虐待,王敖本可以立即救他脱离苦海,王敖却游历列国求各国来救孙膑。
魏将朱亥受孙膑小恩小惠,不惜出卖魏国利益庇护孙膑。
各国请孙膑都不去,孙膑选择了齐国。孙膑为报个人的仇恨,只有齐国才能掰手腕吧。
孙膑带着齐军攻打魏国,庞涓为救回被齐军俘虏的魏国太子,带兵追赶齐军,被孙膑引到马陵道。
孙膑俘获庞涓,大骂庞涓忘恩负义,就号召各国前来公开审判庞涓。
齐国打败天下霸主魏国,谁敢不来捧场,战败方魏国也派大汉奸朱亥参加。
庞涓的儿子庞英听说齐国要处决自己的父亲,就向魏王请命解救,结果战死沙场。
在齐国公审庞涓大会上,齐王说:
“你这逆天的奸贼!齐国与魏国有甚仇隙,不时领兵征伐,又挟制诸邦,要并吞天下。今日被擒,是天地无私,皇天有报了。”
齐王难道自己起来贪念要霸占魏王的避尘珠,没有得到恼羞成怒派兵包围大梁,成就了庞涓一战成名。
孙膑控诉:
“今日列国主公在此,非是臣不仁不义。臣当年往云梦山途中与庞涓相值,就与他盟心结义,立誓‘有书同读,有艺同学’。后同上山,共投鬼谷仙师,学艺三年。臣逐日攻的书,都与他读,他读的书,一字不与臣看。这也罢了。臣与这贼子有何仇恨?他先下山投了魏国,一时宠荣,就立大言牌,藐视列国,致王敖神师劈牌,说臣学艺稍胜。他便哄魏王三遣徐甲赚臣下山,因演武成仇,遂矫旨令臣禳火,反诬谋叛,赴法云阳,要臣天书,假奏魏王免死,刖我双足,受千日罗网之灾。臣与这贼子原无诛戮之仇,只有刖足之仇,今日只把这贼子刖了双足,方雪臣之恨。惟诸大王裁之。”
后期孙膑是神仙,庞涓只是一个凡人,他们双方是不对称的斗争。以孙膑的法术,搞死庞涓如同碾死一只蚂蚁,完全没有必要发动六国合兵大败庞涓。这场大战中,庞涓固然该死,有多少无辜的士兵和百姓丧命,为他们兄弟之争买单。
孙膑和田忌完全是小人得势,孙膑拿铡刀铡去庞涓双足,让庞涓也尝尝刖足之痛。田忌被庞涓所俘,曾被割须涂粉之辱。田忌给刚刚失去两腿,半死不活的庞涓割须涂粉。
韩王的王后和庞涓有过口舌之争,韩王割去庞涓的舌头。赵国廉颇为子报仇,一剑把庞涓斩为两截。
看看孙膑有多狠,把庞涓分为七块,七国各得一块。一个染房小商人的儿子,庞涓得到这样的下场,也死得其所无愧无悔。孙膑更狠的是,让大汉奸朱亥把庞涓的内脏带回魏国,交给魏公主。公主听说驸马被分尸,跳楼而死。
魏王没有意识到,列国的重点不是庞涓的个人品行,而是打击消弱魏国的霸主地位,他认为: